最近播的《云之羽》虽然因为烂尾被骂上热搜,但剧中“无锋”这个间谍杀手组织仿佛比剧情更引人注目。

在那个科技不太发达的古代,作为间谍的窦漪房虽然没有特异功能,但是她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有很多,比如这张刺绣:

只要吕后拿到这块布,就能联想到自己的青玉案,把布覆盖在条案上,重要的信息就能显示出来。

把女性梳妆台上最常见的朱砂粉倒在刻了字的珍珠上揉搓,很快就获得了别人传递的信息。

似乎没有点一技之长都不好意思在这部剧里当间谍,代国的王后青宁甚至会说鸟语,通过鸟向外界传递信息。

虽然古装电视剧里的间谍手段看起来天花乱坠,不成系统,但在古代,间谍培训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也就是说,当间谍是有门槛的,只有最聪明的人才适合这个职业,笨一点的人进了这个行当只能被卷死。

此外,间谍的工作也分很多种,有的行刺暗杀,有的离间招抚,有的充当敌我双方的传声筒。

蜡丸,又被叫作蜡书,蜡弹,即把写好的机密文书放在用蜡做成的圆形外壳之内,就像常见的乌鸡白凤丸。

蜡丸的好处在于方便携带,易于隐藏,可以把它们藏在衣服、头发,甚至嘴里面,是古代间谍最为常用的一种传递情报方式。

如果要传递等级特别高的情报,蜡丸的隐藏措施就相应更加严谨,要确保即便间谍被敌人俘虏了,情报也不会落入敌手。

矾书则是用明矾水在纸或者布料上写字,字迹风干之后便会消失,只有再次沾上水,原先的字迹才会重新显露出来。

至于最后一种秘语,也叫隐语,就是用不相干的词汇来表达真实的信息,来迷惑敌人。

然而,有头脑、对自己够狠还不够,古时候的间谍执行任务时,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迹,需要常常行走在悬崖峭壁、猛兽出没的羊肠小道,因此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极为重要。

另外,正所谓“技多不压身”,身为间谍还要有随时随地能拿出手的技能来解决各种临时状况的本事。

现在我们在网络上凭借询问“宫廷玉液酒”的下一句是什么来纠察谁是“行走的50w”。

而在古代,我国历朝均设有防止泄密的罪名,即“漏泄”和“间谍”,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国家秘密。

一是把军事征讨信息提供给敌对势力,二是把其他国家秘密提供给敌对势力,三是外国人私入中国境内或传信给国人以刺探情报,四是接收外国间谍的书信或容留隐藏外国间谍。

城防机构门口立着标牌上书“固守城池”“盘诘奸细”“左进右出”等醒目的大字,反映守城官员在反奸防谍方面责任重大

宋朝和明朝的法律在《唐律》基础上进行了合并调整,有关间谍罪的“盘诘奸细”条规定:

“凡缘边关塞及腹里地面,但有境内奸细走透消息于外人,及境外奸细入境内探听事情者,盘获到官,……得实,皆斩。”

此外,考虑到间谍窃密一般有组织有规模,内外勾结、沆瀣一气,《明律》还要求官员必须认真盘诘间谍的窝点、交接之人,如若失察,不论故意或过失,均须负责。

欧洲的中世纪堪称“黑暗时代”,此时罗马帝国已经消亡,欧洲大陆上势力割据、战争频发,间谍活动活跃不止。

16世纪的著名意大利作家托马索·噶索尼(Tommaso Garzoni)这样描述间谍:

贩夫走卒、吟游诗人、流浪艺人、医生护士甚至走在路上看似最普通的人,都可能拥有另一份兼职:间谍。

而正是这些普通人各种不同的社会身份,让信息的秘密传递方式变得十分富有想象力。

比如,布料数量暗示了军事力量,当他们在行文中写到橙黄色布料时,代表的是土耳其海军,绿色布料则是西班牙海军。

如果间谍建议使用桌布,则是在要求提供火炮,如果他们强制要求支付一英镑的丝绸邮寄费用,就说明他们急需一批火药。

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用数字和符号代替字母,但是接收信息的人必须有相应的解码手册,否则也无法破解间谍传回的情报。

在西班牙希曼卡斯镇的档案室中就保存着枢机主教格兰维拉的一份情报,上面是关于菲利普二世和英国女王玛丽一世婚礼的指示与谈判内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